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6-01浏览次数:1121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基本状态概述

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毕业生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100%,拥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淮安市唯一授权的“全国外贸跟单员认证考试点和培训基地”和“电子单证员认证考试点和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满意度很高。本专业师资实力雄厚,拥有教授、博士和省级骨干教师,学术成果丰厚,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专业基本状态分析

1)专业背景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蓬勃发展态势。虽然近几年全球遭遇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外贸行业的发展仍然具有较大潜力。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大幅增长,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快速增长之势。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了20105月国内人才需求走势,其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外贸行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截至5月末,其招聘网站发布的职位空缺数量超过15万个,比2009年同期增长738%,这表明雇主强劲的招聘需求依然在延续。2010年初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向好,外需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尤其是服装、纺织、机电等传统行业的订单猛增,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一定增长。统计显示,20105月,贸易行业人才需求量显著上升,职位数已超过8万个,成为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

2010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蓝皮书指出,预计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总人数将达到79.344万人,人才需求量相当大。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2010),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仍然有很大的人才供需缺口。

同时,根据麦克思2010抽样统计报告,本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月薪平均达到2237元,位居高职各专业前列,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包括外销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国内贸易。

综上,为适应江苏经济发展和淮安市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培养从事对外贸易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国际贸易专门人才就显得十分必要。

2)专业条件状况分析:

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始办于2005年,2011年被学院遴选为院级重点专业建设点。截至2017年12月,共培养国际贸易实务大专生共742名,已毕业八届学生,共742名,其中包括国际贸易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一个班30名学生。

有校内专业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5人,硕士6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5人,占比83%,来自外经贸行业的兼职教师4人,公派出国访问学者1人,国内访问学者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名。近3年来,主持市厅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3本。

拥有省级实训基地一个,包含报关大厅实训室、进出口业务实训室、外贸谈判室、经理室、国际结算实训室、国际单证实训室、手工制作单证实训室、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室等8个专业实训室,价值140万元。现已与外贸公司、外向型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同盟,已建成8家校外合作基地。

3)优势、特色和差距、问题分析:

优势:师资实力雄厚,拥有教授、博士,所有专任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双师比例高达86%,教科研能力强,教科研成果多。

特色:拥有省级实训基地,实训室功能强大,软件、硬件堪称省内一流,拥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淮安市唯一授权的“全国外贸跟单员认证考试点和培训基地”和“电子单证员认证考试点和培训基地”,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差距:教师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问题分析:所有教师都来自于高校,缺少实践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文工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调整课程体系,彻底摆脱学科教育体系痕迹,以适应目标岗位和企业的需要,本专业迫切需要引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自外贸一线的企业人才。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以下内容对外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