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课程思政项目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05-22浏览次数:639

经济贸易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课程思政项目研讨会

2020521日下午四点教工党支部在笃行楼512召开教工党支部课程思政项目研讨会,全体教师党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沈霞老师做课程思政项目汇报。

教工支部代书记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学校召开的《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暨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会议精神,会议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心同向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周永刚副院长指出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暨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上,顾晓英教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上海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上海大学在思政课以及课程思政等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早在2007年上海大学就首创思政课教学组织方式“项链模式”,围绕课程主干内容,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按照课程内容选配兼职专家释疑解惑,专兼职结合,校内外联动。2014年,她和团队教授们联袂推出“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经国济民”等课程,在全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受到数百家主流媒体报道。顾晓英教授还分享了上海大学从课程思政整体校到领航校的建设经验,包括“顶层设计”“教改举措”“理解内涵”“激活主体”“实施关键”“完善保障”“持续研究”“推广成果”等八个方面。这些内容很值得我们学院教师认真学习提高。

沈霞老师主要从改革实施情况、思政融合措施、改革成果、反思与总结等几个方面分享了在开展“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中的所思所悟,得到了以下几项成果:

1、具有思政教学目标的《经济学基础》新课程标准

2、具有思政教学深度的课程教学课件

3、改革典型案例

4、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卢海涛院长首先肯定了沈霞老师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程,我们学院以后要推进交互融合课程思政模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各个教研室老师都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推进课程思政融通。

通过本次研讨会落实了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部署,特别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要求,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确保每位党员老师认识到位、贯彻到位。会议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新方法,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格局,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